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特色: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是在国家“双碳”战略和自治区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与存储的重大需求背景下,紧密结合内蒙古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和煤化工产业升级需要,经教育部备案于2022年获批设立的新工科专业。我们依托内蒙古光伏、氢能、煤炭等产业优势,以“强基础、宽口径、重实践”为能源化工专业特色,重点培养光伏发电、化学储能、氢能与碳基能源绿色转化等领域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通过构建完善的产学研融合模式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系统掌握能源转化原理、以及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生产转化过程的化工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技能,助力“双碳”目标以及能耗“双控”任务的实施。毕业生可在能源化工、煤化工、石化、新能源等领域从事碳基能源绿色转化、太阳能、氢能的存储及利用、化工用能评价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改造、生产管理等工作。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深化产教融合,以传统碳基能源和新能源产业需求为导向,认真做好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工作,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打造祖国北部边疆这个重要的国家能源基地做出更大贡献!
师资队伍:
能源化学工程系现有专任教师13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人,均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艾克斯-马赛大学(Aix-Marseille University)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且拥有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2名,“草原英才”工程青年创新创业人才1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2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1名,另有外聘企业导师6名。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教师高度重视教学研究及科学研究工作,共承担国家自然基金5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自然基金等省部级科技项目30余项,受企业委托开展横向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700万元。尤其是,本专业教师在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方面经验丰富,近3年指导学生在诸如“互联网+”、“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等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项14项,自治区级奖项30余项,且有3名教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并被学校评为创新创业优秀组织单位,本专业学生获奖数量和级别在学院中名列前谋。

学生比赛获奖情况
教学保障:
拥有自治区级“基础化学”和“化工原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基础化学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化学工程与工艺校级教学团队;拥有自治区级《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和《基础化学实验》精品课程;拥有校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和《化工原理实验》精品课程;拥有校外产学研实践基地6个。

实习基地实习调研情况
实践教学条件:
能源化学工程目前建成能源化工综合教学实验室、材料分析表征实验室、电化学储能材料实验室、光伏新材料实验室、能源微生物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室,近三年教学实验室建设投入400余万元。同时拥有校企共建学生实习实践基地6个,校企产学研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工程中心2个。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前拥有实验室700余平米,同时拥有手套箱工作站2套、电化学工作站5套、光氢储教学平台2套、相变储能装置1套、光伏硅分析检测设备2套、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PerkinElmer Spectrum 3)、荧光光谱仪(PerkinElmer LS55)、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Cray5000)、X射线衍射(Empyrean XRD)、氮吸附比表面积分析仪(ASAP 2460)、原子吸收光谱仪(ZCA-1000)、差示扫描量热仪(Perkin- Elmer DSC6000)、高效液相色谱(Agilent 1260 Infinity)、气质联用仪(Agilent 7890B-7000C GC-MS System)、超临界CO2干燥萃取装置(自主研发)等多种大型仪器设备,能够满足专业实验教学、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需要,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电工学、工程制图与CAD基础、化工原理、能源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基础、能源化工设计基础、能源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能源化工安全与环保、煤化学与化工、光电转化与太阳能电池、氢能技术与燃料电池、储能技术与应用、电化学原理、能源化工过程控制与智能化
毕业生去向:
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自治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建设背景下,能源化学工学专业以培养地区产业优势和国家能源发展急需人才为专业培养目标,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且能源行业薪资待遇高于其他行业,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公务员、化工设计院、研究所、能源类大型企业包括:光伏企业、储能企业、氢能企业、煤化工企业、石油化工企业以及其他资源类企业等。同时毕业生继续深造可根据个人兴趣爱好选择感兴趣有发展前景的科研方向包括:新能源材料、储能技术、新能源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能源催化转化、生物质转化等。
系主任:成建国;副系主任:刘云颖
教师:赛华征 马力通 王晓霞 崔金龙 赵文渊 张书恒 刘博 朱云阳 姚露 赵悦 段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