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2021年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2-04-29    点击:

 

2022 3 20

编 写 说 明

一、本报告需各学位授权点每年进行撰写

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

、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

四、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要求年度的情况,例如;2020年度报告统计时间段为20201-12月,其他年度以此类推。

除特别注明的兼职导师外,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均指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

七、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

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本报告须在我校门户网站适时公开,请各学院高度重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九、报告文字使用号宋体,字数不超过8000纸张限用A4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 目标与标准

1.1培养目标

本学科围绕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煤化工、稀土洁净生产技术储能材料等地区产业特色,面向自治区重大战略和支柱产业发展需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敬业精神,身心健康的化工人才本学科的学术型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全面了解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掌握本学科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英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英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较好的国际交流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科学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团队精神。

1.2学位标准

课程学习和实践必修环节最低应修满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低于24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1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掌握现代实验技能,熟悉本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了解某一研究方向的学术前沿问题。硕士学位论文对所研究的课题应当有新的见解,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发表不少于 1 篇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会议论文)

2. 基本条件-

2.1培养方向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结合化工行业发展及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建设需求,围绕煤炭转化和综合利用、过程强化与节能技术、绿色催化与合成材料、稀土洁净化生产与功能材料、电化学储能材料和化工过程模拟中的关键技术,针对提高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应用化学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解决化工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自治区煤炭、煤化工、稀土冶金与功能材料、电力、冶金、先进装备制造和可再生能源等支柱产业的科技进步和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学科主要有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与绿色催化、储能材料与器件、稀土提取技术与功能材料、绿色合成与转化技术4个研究方向。

2.2师资队伍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于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18年首批入选内蒙古自治区双一流建设学科。学院现有教职员工62人,其中入选国家特聘专家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杰出科技引进人才1人,自治区草原英才”5人,中国侨联中国侨界创新成果贡献奖”1人,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人,自治区教学名师1人和教坛新秀2人,获自治区中青年科技创新奖1人、自治区青年科技奖1。在职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2人,在读博士6人。5年,本学科方向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1 各学科方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方向名称

煤炭高效清洁利用与绿色催化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是否博导

备注

1

王亚雄

教授

博士

2

于戈文

教授

博士


3

马力通

教授

博士

草原英才

4

郎中敏

教授

硕士


5

吴刚强

副教授

博士


方向名称

储能材料与器件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是否博导

备注

1

赫文秀

教授

博士

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

2

张永强

教授

硕士


3

郭贵宝

教授

博士


4

李松波

教授

博士


5

崔金龙

讲师

博士


方向名称

稀土提取技术与功能材料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是否博导

备注

1

刘金彦

教授

博士


2

杨启山

教授

博士


3

赵文玉

副教授

博士


4

王延铭

副教授

硕士


5

杨慧敏

讲师

博士


方向名称

绿色合成与转化技术

序号

姓名

职称

学位

是否博导

备注

1

副教授

博士


2

赛华征

副教授

博士

草原英才

3

田忠贞

副教授

博士


4

李冬梅

副教授

博士


5

刘云颖

副教授

硕士



 

2.3 科学研究

2 教师承担的代表性的科学研究项目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类型

项目(课题)名称

项目编号

负责人

立项

时间

起讫

时间

合同

经费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富钾板岩尾矿可控制备稀土基亚纳米纤维增韧的复合气凝胶及其增韧机理研究

52164013

赛华征

202201

202201-202512

3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二硫环戊烯酮类新烟碱杀虫化合物的的设计、合成与相关生物学评价

32060623

田忠贞

202101

202101-202412

35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镧系收缩对Cu-ZrO2界面结构及其CO2加氢性能的影响研究

22062018

 

202101

202101- 202412

40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离子液体导向合成碳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21902080

杨慧敏

202001

202001-202212

21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褐煤腐殖酸提取残渣可控制备N掺杂分级多孔碳复合材料及储钠性能研 究

21968022

刘云颖

202001

202001-202312

40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含硅生物质基Al掺杂分级多孔C/SiOx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51962027

崔金龙

202001

202001-202312

40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高性能多孔氧化石墨烯/纤维素复合材料的辐射合成及其对稀土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11965015

 

202001

202001-202312

40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Ni-Y层状双氢氧化物/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3D结构的构筑设计及电化学

51864039

张永强

201901

201901-202212

39

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多孔介质内分散游离颗粒微纳复合结构的创建及其沸腾传热强化机理的研究

21868022

郎中敏

201901

201901-202212

41

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稀土掺杂氢氧化镍1D纳米线可控制备并与石墨烯导电网络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

21766024

赫文秀

201801

201801-202112

42

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预处理强化泥炭生物甲烷化的机理研究

21766025

马力通

201801

201801-202112

40

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区项目

多孔材料相变储能与释放传递现象研究

51766015

王亚雄

201801

201801-202112

38

13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高电位水系离子电池材料研制及规模储能应用

2020SGG0972

赫文秀

202007

20200701-20230630

92

14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石墨烯多孔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开发

2020GG0153

王亚雄

20200701

20200701-20230630

46

15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新型战车发动机冷却器的研究开发

2021GG0043

郎中敏

202106

202106-202406

100

16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不锈钢基磷化物碱性水解制氢新技术

2021GG0044

李冬梅

202106

202106-202406

80

17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低抗性、低蜂毒绿色新烟碱杀虫剂的研发

2021GG0041

田忠贞

202106

202106-202406

80

18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高强度稀土-煤矸石基复合气凝胶纤维的制备及增韧机理研究

2020GG0152

赛华征

20200701

20200701-20230630

40

19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

关键技术攻关计划

褐煤绿色解聚制备苯甲酸等高端化学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中试放大

2020GG0158

马力通

20200701

20200701-20230630

54


3 学位点发表的SCI论文


序号

论文名称

作者

刊物名称

收藏号

类型

类别

1

Observably improving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C/SiOx anode using -C-O-PO3Li2 groups in lithium ion batteries

崔金龙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000503322300002

中科院一区

通讯

2

Core-branched NiCo2S4@CoNi-LDH heterostructure as advanced electrode with superior energy storage performance

张永强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000504404800035

中科院一区

通讯

3

MWCNTs-GONRs/Co3O4@Ni(OH)2 Core-shell Array Structure with a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de for Supercapacitor

赫文秀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000494815600074

中科院一区

通讯

4

Co-precipitated Fe-Zr catalysts for the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of lower olefins (C2O~C4O): Synergistic effects of Fe and Zr

周晨亮

Journal of Catalysis

000494887100024

中科院一区

通讯

5

Porous Al/Al2O3 two-phase nanonetwork to improv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C/SiO2 as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崔金龙

Electrochimica Acta

000458488200056

中科院一区

第一

6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a solar thermal storage heater assembled with finned heat pipe and collective vacuum tubes

王亚雄

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

000434004200039

中科院一区

通讯

7

The inhibition performance of heterocyclic compounds on Q235 steel in Methanol / formic acid medium: Experimental and Theory

刘金彦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000708703200045

中科院二区

通讯

8

A water-stable europium-MOF sensor for the selective, sensitive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anthrax biomarker

杨启山

Microchemical Journal

000652659200001

中科院二区

通讯

9

Robust Silica-Bacterial Cellulose Composite Aerogel Fiber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Textile

赛华征

Gels

000699691100001

中科院二区

第一

10

Facile, economical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ynthesis process of porous N-doped carbon/SiOx composite from rice husks as high-property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崔金龙

Electrochimica Acta

000508560000028

中科院二区

第一

11

Interconnected Na2Ti3O7 nanotube/g-C3N4/graphene Network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s for sodium storage

张永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000552053500075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2

Microwave synthesis of histidine-functionalized graphene quantum dots/Ni-Co LDH with flower ball structure for supercapacitor

张永强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000522141900028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3

MWCNTs-GONRs/Co3O4 electrode with Needle-like arrays for outstanding supercapacitors

张永强

Ceramics International

000528340500030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4

A High-performance histidine-functionalized MWCNTS-GONRs/Co-Ni LDH flower cluster structural composite via microwave synthesis for supercapacitor

张永强

Dalton Transactions

000536730100021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5

Mixed metals oxides with strong synergetic electrochemistry as battery-type electrodes for ultrafast energy storage

张永强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000573297900002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6

Facile and Green Route to Fabricate Bacterial Cellulose Membrane with Superwettability for Oil-Water Separation

赛华征

Advanced Sustainable Systems

000550061000005

中科院二区

第一

17

Robust Silica-Cellulose Composite Aerogels with a Nanoscale Interpenetrating Network Structure Prepared Using a Streamlined Process

付蕊

Polymers

000535587700077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8

Performance of Nb0.8Zr0.2 Layer Modified AISI430 Stainless Steel as Bipolar Plates for Direct Formic Acid Fuel Cells

崔金龙

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000578860300001

中科院二区

通讯

19

Flower-like Y-doped-Ni(OH)2/graphene Heterostructure as Advanced Electrodes for high 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赫文秀

Vacuum

000509788900022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0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of a color-tunable Y2GeO5: Bi3+, Eu3+ phosphor

赵文玉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000462592500054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1

Three-Dimensional Network-like Amorphous NiCo-LDH Nanofilms Coupled with Co3O4 Nanowire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capacitor

赫文秀

Ceramics International

000493212500129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2

Excellent performance MWCNTs-GONRs/Ni(OH)2 electrode for outstanding supercapacitors

赫文秀

Ceramics International

000483454200032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3

Facile preparation of sulfur/nitrogen co-doped graphene coupled with Ni(OH)2 for battery-type electrode with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赫文秀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000486596000091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4

Improving the specific Capacity of Nickel Hydroxide Nanocrystals via Yttrium Doping for Application in Hybrid Supercapacitors

张永强

CrystEngComm

000474643000007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5

Microwave-assisted synthesis of nano petal-like α-Ni(OH)2/RGO and it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张永强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000462767000022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6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 a novel latent heat thermal storage equipment

王亚雄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000443663300032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7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concentric tube heat pipe heat exchanger

韩晓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000445994000120

中科院二区

第一

28

Investigation of the thermal performance of a novel flat heat pipe sink with multiple heat sources

王亚雄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in Heat and Mass Transfer

000432510600009

中科院二区

通讯

29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of red phosphors Y2P4O13: Gd3+ , Eu3+

赵文玉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000425995400074

中科院 二区

通讯

30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KBaYSi2 7:RE3+ (RE = Dy, Eu) single-host phosphors for white LED

赵文玉

Materials Letters

000506193100089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1

Novel multicolor-tunable phosphor Ba3B6Si2O16: Tb3+, Eu3+ - 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for near-UV white LEDs

赵文玉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000541926600035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2

Novel color tunable phosphors NaYGeO4: Tm3+, Tb3+, Eu3+ for ultraviolet excited white LEDs with good thermal stability

赵文玉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000551032200008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3

Fabrication and lithium storage property of spherical-like Co1-xS@g-C3N4 microcomposite

崔金龙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000525903900022

中科院三区

通讯

34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eodymium hydroxide powder via the hydration method

杨启山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000566748300027

中科院三区

通讯

35

Structural, magnetic, 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ierarchical microspindle-like Fe2-xMnxO3 composites from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oxalates

郭小惠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000514844300025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6

Eu3+-doped NaYGeO4: A novel red-emitting phosphors for ultraviolet or blue chips excited white LEDs

赵文玉

Journal of Solid State Chemistry

000510313600017

中科院三区

通讯

37

Enhanced ethylene glycol selectivity of CuO-La2O3/ZrO2 catalyst: The role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s

丁健

acs omega

000589243500050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8

Preparation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unable polychromatic phosphors CaNaB5O9: RE3+(RE = Dy, Eu, Tb)

赵文玉

Optical materials

000496866100005

中科院三区

第一

39

Luminescence and energy transfer of a single-phased phosphor Y2GeO5 :Bi3+, Tm3+, Tb3+, Eu3+ for white UV LEDs

赵文玉

Optical materials

000470938600006

中科院三区

通讯

40

3D β-Ni(OH)2 nanowires/RGO composite prepared by phase transformation method for superior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赫文秀

Scientific Reports

000477015300063

中科院三区

第一

41

Effective "exfoliation" of Cu/ZrO2 by varying Cu content as high performance catalysts for dimethyl oxalate hydrogenation to ethylene glycol

丁健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000458708600013

中科院三区

第一

42

Oxadiazole derivatives as bipolar host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blue and green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王延铭

RSC Advances

000490133300024

中科院三区

第一

43

ZnO-Al2O3-promoted CuO/ZrO2 catalyst prepared by oxalate gelcoprecipitation for the conversion of water-bearing materials

丁健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00425615900014

中科院三区

第一

44

Simple oxadiazole derivatives as deep blue uorescent emitter and bipolar host fo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王延铭

Optical

Materials

000446145200042

中科院三区

第一

45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YVO4:Eu nanocrystals in nanoporous high-silica glas

赵文玉

Optical materials

000425560700044

中科院三区

通讯

46

ZnO-Al2O3-promoted CuO/ZrO2 catalyst prepared by oxalate gel-coprecipitation for the conversion of water-bearing materials

丁健

Journal of Sol-G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000425615900014

中科院三区

第一

 

2.4 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科现有“内蒙古自治区煤炭绿色综合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内蒙古自治区煤化工与煤炭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自治区煤炭洁净化与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煤化工综合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效节能与太阳能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煤化工与煤炭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CCD高速成像系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物理吸附仪,X射线衍射仪,褐煤生物制气综合利用系统等良好的科研设施,具有完善的制备、表征与性能分析仪器设备。

2.5 奖助体系

本学位点依照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自治区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管理办法,制定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实现了公平公正的奖助评选体系,具体如下:

 

 

奖学金类型

获奖人数

奖金标准

奖学金覆盖率

国家奖学金

1

20000

1.2%

自治区奖学金

1

10000

1.2%

学业奖学金

84

6000-12000

100%

助学金

84

8000

100%

3. 人才培养

3.1招生选拔

2021年招收全日制研究生35人,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录取19人,材料与化工专业录取16人,学缘结构合理,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其中双一流高校(北京化工大学)生源2人,近三年录取人数由14人增至35人。

3.2 思政教育

进入新时代、学习新思想成为了研究生思政课的重要任务。为了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高校活动,学院将研究生思政课纳入综合改革方案,努力把研究生思政课打造成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而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出更多更好“又红又专”的高级人才。按照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积极构建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化工学院理论学习圈和网络文明传播为主题的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学院党委设立了1个研究生党支部,本学科积极推进研究生党支部阵地建设,构建以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理论学习圈和网络文明传播为主题的网络新媒体传播矩阵,推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研究生党支部在化工学院党委的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中央全会精神,不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积极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3.3 课程教学

研究生需修满32学分,学位课不低于21学分,选修课不少于8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本学科开设专业课15门,为研究生学习提供充分的理论指导。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主讲教师

学时/学分

姓名

专业技术

所在院系

1

化工过程强化与节能

必修课

王亚雄

郎中敏

教授

副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48/3

2

高等分析化学与实验

必修课

刘金彦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48/3

3

功能材料化学与技术

必修课

李松波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48/3

4

催化材料与催化剂设计

选修课

郭小惠

副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5

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选修课

郭贵宝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6

化工过程分析与模拟

选修课

于戈文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24/1.5

7

储能材料与技术

选修课

赫文秀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8

煤转化化学与技术

选修课

于戈文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9

稀土化学与材料

选修课

杨启山

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10

生物化工工艺学

选修课

马力通

副教授

化学与化工学院

32/2

3.4 导师指导

2021年学院依据《内蒙古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办法》制定了《化学与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实施细则》。目前学院现有24名导师,其中教授11人,博士学位18人,4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师资队伍整体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较为合理,能满足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

3.5 学术训练

本学科研究生需定期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等学术训练。2021学院邀请专家入校举办专题讲座2次,线上参与学术讲座5次。通过学术讲座了解学科前沿理论和学术观点,培养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每年春学期协助导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6 学术交流

2021年研究生参与国内学术交流共计14次,包括2人参加第三届全国能源与环境科技学术会议,5人次参加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2人参加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2人参加中国冶金教育学会2021年研究生学术论坛,并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

3.7 论文质量

研究生在学期间需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报告、预答辩、毕业答辩环节,每个环节都需以答辩形式进行汇报,并由导师指导完善研究内容。在盲审和抽检中均达到合格,20211人获得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1获得校级优秀学位论文。

3.8 质量保证

2021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不断加强学科建设,,继续加强人才培养监管力度,细化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答辩各环节,严把质量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本学位点通过课程学习,达到规定的发表论文要求,完成学位论文,论文经导师审核后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可以组织论文评阅、学术不端检测,毕业答辩等环节,目前本专业研究生均按时毕业。

3.9 学风教育

在研究生入学之初进行入学教育及实验室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全国道德宣讲会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不定期进行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讲座,强调学术规范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引导广大师生传承优良学风、坚守学术诚信,未发生过学术不端行为。

3.10 管理服务

本学位点由一名副院长分管研究生培养工作,党委副书记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科办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及时通知学校下发的各类通知,加大安全教育与管理力度,健全安全事件应急机制。

3.11 就业发展

2021年共有11名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8名学生就业,其中4名研究生进入大型国有企业工作,1名研究生为定向培养,其他研究生主要进入企业研发岗位。3名学生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其中2名研究生分别被东华大学和中科院化学所录取,1名同学出国深造。

4. 服务贡献

4.1 科技进步

学院定位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申报内蒙古自治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和“新能源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促进学院专业发展,加快培养低碳行业专业人才,持续推进能源化工领域科技创新,为自治区低碳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专业支撑和技术储备。立足西部地区,以世界科技前沿为导向,解决地区战略发展所需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强力推动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为地区和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贡献。近年来在能源转化、新能源、矿山废弃物、军民融合、碳基新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等国家重大需求领域取得了成绩和成果转化推广

4.2 经济发展

本学科面向自治区重大战略和支柱产业发展需求,结合世界高等教育与科技发展前沿,科研成果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与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通威高纯晶硅有限公司、内蒙古杉杉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学院教师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开辟新的途径。

4.3 文化建设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精神,围绕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创造的伟大成就、形成的建党精神、铸就的宝贵经验和开拓未来必须坚持的方向道路、传承的精神作风、肩负的任务使命。积极组织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展井坪公园致敬革命英烈活动,积极参与“我和我的祖国”升国旗仪式,鼓励研究生参与公益活动,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研究生。

二、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及存在问题

本学科在2021严格进行导师遴选考评、研究生招生选拔、学籍管理与培养、毕业与学位授予等工作,加强研究生培养监管力度,细化开题报告、中期报告、毕业答辩各环节,学位论文质量稳步提升获得自治区优秀学位论文1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人。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水平年轻博士进入导师队伍,新增硕士生导师5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高水平论文发表专利授权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本学位点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1)研究方向有待进一步凝练,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占比不足;(2)招生宣传力度有待提高,生源质量有待改善;(3)学术交流机会较少,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

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及改进措施

1. 结合国家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整合师资队伍,完善导师责任制,提升科学研究能力。

2.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高生源质量,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

3.加强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方面的支持力度,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联合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定期派研究生参加国内国外学术会议,或者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4. 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购置先进测试仪器,建设大型设备共享平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上一条:2022年上半年化学与化工学院研究生党支部拟转正党员名单公示

下一条:化学与化工学院2022年度拟转入名单公示